搜索
确认
取消
 English
/
/
/
口腔微生物群落与口腔健康
搜索
搜索
新闻中心

口腔微生物群落与口腔健康

访问量: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疾病患病率达82.6%~89.0%,而在全球范围内牙周病的患病率仅为20%~50%。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与上次调查相比比率都有所上升。

口腔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健康的口腔内有超过600种不同的微生物,各种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口腔微生物菌群稳定平衡时,口腔微生物群落可以成为生物屏障,抵挡外源性致病菌,但口腔微生物群落失衡就会引发龋齿、牙周病、口臭等口腔问题。

近年来口腔健康问题愈加受到关注,与口腔疾病相关的各项研究均证明益生菌对各种口腔疾病有着积极的防治效果。益生菌一般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口腔健康状况:一是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有机酸、过氧化氢和细菌素),调节口腔pH和氧化还原电位,从而抑制致病菌生长;二是改善口腔微生物菌群,益生菌与致病菌竞争性粘附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作为口腔组织的保护层,防止致病菌感染口腔;三是提高口腔免疫力,增强宿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牙周病

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的炎症,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由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牙龈卟啉单胞菌 、齿垢密螺旋体、福赛斯坦纳菌、拟杆菌、栖牙普雷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消化链球菌、龈沟产线菌、小杆菌、龈沟螺杆菌等细菌都与牙周炎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这些致病菌产生抗原成分、致病酶、毒素等代谢产物破坏牙周组织,并促进宿主生成炎性因子(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8),造成炎症。

乳酸杆菌属(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可以抑制牙周病原体的生长,降低牙菌斑数量。有研究表明,罗伊氏乳杆菌可以显著降低中度牙龈炎患者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症状。

龋齿

龋齿是在细菌为主要因素的影响下,牙体的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同牙周病相同,龋齿的发病过程中口腔微生物菌落也发生了变化。变异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具核梭杆菌等细菌成为牙菌斑中的优势菌种,这些细菌分解糖类产生酸性物质,不断腐蚀牙齿,使牙齿表面脱矿。

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等益生菌具有较好的自聚集和与其他微生物共聚集的能力,在初期致龋过程中抑制变异链球菌在牙齿表面的黏附,减少口腔内变异链球菌的数量。但是当龋病深入后,益生菌发酵产生乳酸,协同变异链球菌加重龋齿。

口臭

口腔微生物在分解食物残渣、口腔细胞碎片时会产生H2S、CH3SH和二甲基硫化物[CH3]2S等气体化合物,这些等气体化合物称为挥发性硫化合物(volatile sulphur compounds,VSCs),正是导致口臭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口臭症状并没有显示出与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明显联系,但气味分析结果与微生物群落的总数和多样性呈显著相关。可见,口臭是多种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造成的结果。

实验证明,食窦魏斯氏菌能产生过氧化氢以抑制具核梭杆菌的增殖,从而降低VSCs水平;唾液链球菌分泌的细菌素可以抑制口臭相关细菌,减少口腔异味;另外还有报道唾液乳杆菌也能缓解口臭。

参考文献

[1]Alleviation of halitosis by use of probiotics and their protective mechanisms in the oral cavity

[2]口腔益生菌的研究现状[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3]口腔微生物群落在口腔与全身疾病预警中的作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