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编制之际,为聚焦当前益生菌科学的研究热点,对益生菌研究领域亟需破解的关键共性问题作出基本判断,2020年4月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以下简称“分会”)组织相关科研工作者基于文献计量,对2001—2020年期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和Webof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益生菌的文献中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分析,结合科技界及产业界相关科技工作者对益生菌领域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凝练形成“益生菌科学研究十大热点”。
1、益生菌与消化道健康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肠道疾病发病率日益上升,疾病种类也逐渐改变。许多研究者尝试以饮食干预预防肠道疾病,维护肠道健康。益生菌(probiotics)是饮食干预的重要原料。基于当前研究结果,益生菌维护肠道健康的作用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益生菌可通过抗氧化作用、调节肠道内一些酶的含量与活性等促进肠道健康,也可通过直接增强宿主免疫反应或者与致癌物质稳固结合的方式降低癌症的发生率、抑制癌症的发展,维护肠道健康。益生菌维护肠道健康的途径并非单独起作用,而是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1]。
2、益生菌与免疫调节和过敏反应
肠道细菌在微生物刺激及黏膜免疫中起关键作用,它为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刺激以及免疫细胞的发育提供了特定信号。
Yang等用口服婴儿BB治疗卵清蛋白(OVA)过敏小鼠2周,发生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E和IgG水平明显下降,且其脾细胞内IL-4、IL-5、IL-13的释放显著减少,从而降低了小鼠体温下降与腹泻的发生率。此外,研究发现BB对过敏性小鼠的保护作用还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关,即BB可通过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信号介导,对树突状细胞产生抗氧化作用,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同时可抑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6,进一步降低黏蛋白(TIM)4表达。特定的乳酸杆菌菌株可通过产生半成熟DC上调的共刺激分子,引起T调节细胞的产生和免疫耐受形成,减少前细胞炎症因子的生成。
Huang等综合分析13项发表在PubMed、Medline、CochraneLibraryScopus和OVID数据库内的研究,发现LGG和植物乳杆菌对过敏性皮炎患儿特异性皮炎积分指数评分数值无显著影响;而发酵乳杆菌、唾液乳杆菌(PMA006)和混合不同菌株对其具有显著影响。Gulliver等就益生菌对成人慢性手部湿疹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在给予患者口服12周含有300亿个集落单位的益生菌肠包膜胶囊(包括嗜酸杆菌、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菌属)后,记录成人慢性手部湿疹的临床评分与报告结果,发现大多数受试者手部皮炎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瘙痒症状迅速缓解[2]。
3、益生菌与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ayndrome,MS)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导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代谢紊乱,并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代谢、血脂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有研究表明,给喂养高脂饲料的小鼠模型服用双歧杆菌后,炎症相关因子如血清内毒素脂多糖(PS)及炎症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均有明显降低。植物乳杆菌DSM15313也可以起到降血糖、改善糖耐量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研究者通过对高脂或高蔗糖喂养小鼠补充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和格氏乳杆菌,结果证实这些益生菌具有抗糖尿病和肥胖的效应,其机制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BMI、降低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增加脂联素产生、上调糖异生基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子-4mRNA的表达[3]。
4、益生菌与口腔健康
目前,益生菌在胃肠道领域的疗效和机制已有大量的研究及总结,而口腔作为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口腔微生态与胃肠道微生态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益生菌对口腔疾病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口腔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以及颅颌面部其他软组织和间隙感染。牙源性口臭、口腔念珠菌病等也被认为与口腔微生物感染有关。引起口腔感染性疾病的细菌。主要为口腔常驻菌。外环境改变导致口腔微生态失衡,常驻菌群过度生长、机会致病是导致口腔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干预引起口腔微生态失衡的因素,逆转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病理性组合,恢复口腔微生态平衡,是实现口腔感染性疾病有效防治的关键。
益生菌与口腔念珠菌病。DeBarros等指出乳酸杆菌与白色念珠菌共培养后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Pereira等证明在小鼠实验中使用鼠李糖乳杆菌能显著降低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病率。临床研究显示,益生菌的干预对白色念珠菌的防治显著有效。
益生菌与口臭。90%的口臭来源于口腔,也有部分来自消化道,而益生菌能同时解决口腔和肠道问题,益生菌抑制口臭可能与其抑制牙周厌氧菌机会生长,以及抑制肠道腐败菌,从而缓解引起口臭的口腔与消化道双重来源有关。
益生菌与牙周炎。Becirovic等体外实验证明乳酸杆菌可以抑制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及伴放线杆菌在内的牙周致病菌生长。Gatej等动物实验发现牙周炎模型小鼠灌喂鼠李糖乳杆菌后牙槽骨丧失程度及牙龈炎症均显著降低。临床实验报道中,In⁃vernici等将41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常规龈上下洁刮治+根面平整术+含有双歧杆菌的含片辅助治疗,对照组只接受龈上下洁刮治+根面平整术,1个月后,试验组相比对照组的出血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等牙周病相关指数均显著下降[4]。
引文:
[1] 益生菌与肠道健康
[2] 益生菌与免疫调节及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3] 益生菌在代谢综合征中的潜在作用及研究进展
[4] 益生菌防治口腔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注意: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作为医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