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确认
取消
 English
/
/
/
益生菌市场稳步发展,未来监管3点值得关注!
搜索
搜索
新闻中心

益生菌市场稳步发展,未来监管3点值得关注!

访问量:
编者按
如今,益生菌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益生菌的好处,并将其作为日常补充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共同关注益生菌市场。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的产业人士和诸位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益生菌热度不减,全球市场稳步发展

益生菌热度保持高位,受到消费者持续关注。最新的谷歌趋势指数(Google Trends)数据显示,益生菌的热度在2022年继续保持高位,与2021年热度持平(图1)。根据科汉森2022年发布的一项纳入16个国家/地区16000万人的益生菌调查结果,7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熟悉益生菌或对其有所了解,并有71%的消费者希望更深入地了解益生菌。此外,有50%的受访者表示熟悉或非常熟悉“肠道微生物组”这一术语。上述数据表明,在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益生菌作为一种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组的功能性成分,受到消费者的持续关注。
 
全球益生菌市场稳步发展,2022年突破600亿美元。2022年全球益生菌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根据BlueWeave机构的数据,2022年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达到602.3亿美元,预计从2022年到2030年,全球益生菌市场将以8.7%的年均复合增长速率增长,到2028年达到934.9亿美元(图2)。由于消化健康和其他益处,益生菌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相关需求显著增加。此外,制造商创新不断,持续推出新型益生菌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持续促进了益生菌市场的发展。
 
 
中国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增势放缓
 
中国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增长速度放慢。随着对益生菌不断深入地研究,益生菌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下游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2022年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65亿元(估计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的益生菌市场已经初具规模,相比于前几年,近年来增速已明显放缓(图3),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消费者认知度较高,疫情促使益生菌热度飙升。2022年发布的《中国益生菌益生元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度较高,有70%的受访者表示知道益生菌,其中有5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或有些了解益生菌。我国消费者对益生菌的高认知度得益于多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1)微生物组研究热潮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相关概念;
(2)益生菌领域企业、协会等组织积极进行科普教育工作;
(3)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去了解有利于肠道健康的成分与产品等。
 
益生菌进口规模保持稳定,出口规模快速扩大
 
中国益生菌进口金额走势稳定,丹、美、法为主要进口国。2017-2022年中国益生菌行业进口金额基本保持稳定(图4)。2022年,包含益生菌商品的进口总额为12.03亿元,与2021年持平,无明显变化。从进口来源地看,2022年我国益生菌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为丹麦、美国和法国。相比于2021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益生菌规模略有上升,从中国台湾进口的益生菌菌株占比略有下降,但2022年进口来源整体结构与2021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出口规模快速扩大,英国、印度占比迅速增加。2017-2022年含益生菌商品的出口金额逐年增长,2022年该类目的出口总额达到1.97亿元,显著增长(图5)。益生菌商品的主要出口地为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与2021年相比,英国和印度的占比明显提升。当前,随着我国益生菌企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向国外市场出口益生菌类产品,或者通过合作的方式授权在国外生产销售等。
 
法规政策仍待突破,行业协会行动频频
 
回顾2022年,益生菌行业在监管方面有许多新动作。
 
2022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简称《公告》),进一步规范固体饮料标签标注,严格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体要求如下:
 
1. 《公告》规定,固体饮料产品名称不得与已经批准发布的特殊食品名称相同;应当在产品标签上醒目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固体饮料”,字号不得小于同一展示版面其他文字(包括商标、图案等所含文字)。
 
2. 《公告》强调,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蛋白固体饮料、植物固体饮料、特殊用途固体饮料、风味固体饮料,以及添加可食用菌种的固体饮料最小销售单元,还应在同一展示版面标示“本产品不能代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作为警示信息,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20%,警示信息文字应当使用黑体字印刷,并与警示信息区域背景有明显色差。
 
3. 《公告》要求,固体饮料标签、说明书及宣传资料不得使用文字或者图案进行明示、暗示或者强调产品适用未成年人、老人、孕产妇、病人、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人群等特定人群,不得使用生产工艺、原料名称等明示、暗示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功能以及满足特定疾病人群的特殊需要等。
 
4. 《公告》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行业引导和自律作用,规范企业生产、销售和宣传行为;鼓励学校加强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教育,倡导家长等消费者科学认知、理性消费。
 
2022年5月,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批准发布《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团体标准(T/CNHFA 006-2022),自2022年5月28日起实施。该团体标准适用于粉末状、颗粒状等益生菌食品的活菌率分级,并规定只有活菌率(标签标示的条件下贮存了三分之一保质期时)超过50%时,才能在标签上标示“活菌率一级”。
 
2022年6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团体标准以我国益生菌相关科学共识为基础,同时也借鉴了国际标准法规及权威指南的重要科学结论,对规范食品用益生菌原料及其在食品中科学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2年8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发布《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指出:
(1)益生菌的摄入量是其发挥健康作用的关键因素;
(2)菌株水平活菌精准计数是度量益生菌剂量的重要技术条件;
(3)现有研究文献及国际相关标准法规对益生菌的推荐摄入量主要集中在107-1011CFU/天;
(4)益生菌的健康作用剂量具有菌株差异性,添加量并非越高越好;
(5)益生菌在不同类型食品中的临床剂量相对稳定;
(6)益生菌的健康作用不存在菌株复配数量依赖性,应以菌株间互作的科学研究为基础。
 
2022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更新《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更新的名单对菌种名称进行了调整,包括动物双歧杆菌增加动物双歧杆菌动物亚种,乳双歧杆菌更名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长双歧杆菌更名为长双歧杆菌长亚种,婴儿双歧杆菌更名为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更名为乳脂乳球菌等;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小牛葡萄球菌等12个菌种更新为不同种属。
 
本次名单更新主要依据是国际科技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微生物分类学中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具体菌种的归属和表述上也参考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国际乳品联合会(IDF)等国际组织和加拿大、丹麦等相关国家对拟更新菌种名单的分类和管理,更新后的名单有较好的国际法规衔接和一致性,便于产业发展。
 
此外,可用于食品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也有所更新。2022年5月,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536获批可用于婴幼儿食品。2023年3月,假肠膜明串珠菌列入新食品原料,可用于发酵乳、风味发酵乳、干酪、发酵型含乳饮料和乳酸菌饮料(非固体饮料),不包括婴幼儿食品。2023年10月,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被批准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使用范围包括乳及乳制品、果蔬制品、谷物制品的发酵加工,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总体来说,益生菌行业监管趋严。近年来,益生菌行业作为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益生菌概念使用不当、功效作用难以科学界定、产品标识不规范等问题,致使益生菌行业的发展存在潜在隐患和风险。结合近年来益生菌行业的发展,我们认为未来益生菌的监管和规范趋势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益生菌概念使用得当:当前市场上有许多产品将乳酸菌的概念与益生菌混淆,将添加乳酸菌的产品等同于添加益生菌的产品,并以此大做宣传。然而,乳酸菌与益生菌概念并不等同,并非所有乳酸菌都是益生菌,也并非所有益生菌都是乳酸菌。未来,针对这类滥用、误用益生菌概念,虚假宣传与益生菌相关的健康功效的不当行为,或将加强监管力度。
 
2. 益生菌产品定义更加严格:复合益生菌产品是当前益生菌市场的主要产品类型之一。然而,当前市场上的许多复合益生菌产品所添加的菌株并非全部属于益生菌,但是在宣传介绍产品时却过度强调“益生菌”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此外,考虑到不同菌株之间本身就存在复杂的关系,单纯强调某些菌株的益处无法真实反映复合益生菌产品的益处。因此,未来,相关标准或将会进一步加强明确益生菌产品的定义。
 
3. 产品标识更加规范:《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的发布充分反映了国家相关部门对产品标识监管的严格程度。益生菌的种类和数量均会对益生菌产品起到关键影响。当前有许多益生菌产品的标识存在菌种/菌株不明,数量不清等问题,考虑到监管不断严格,且消费者也越来越希望了解益生菌产品的具体成分(如使用的菌种/菌株),因此,未来针对产品标识的监管或将变得更加严格和规范。
文章来源:肠道产业公众号 已获得转载授权